
一、案例概述
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高坛园区工会联合会针对区域内企业主体多元、诉求分散的特点,加强工会与政府、企业等各方协同,构建区域职工代表大会管理体系,帮助职工深度参与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召开、落实的各个环节,激发小微企业民主管理活力,优化基层协同治理,建设平安和谐园区。
二、针对问题
▲企业主体多元导致诉求分散:区域内企业类型复杂,职工需求差异大,缺乏统一高效的诉求收集与整合机制。
▲小微企业资源有限,民主管理规范化不足:小微企业因规模小、资源有限,难以独立开展规范化的民主管理活动,职工参与度低。
▲职工诉求转化为政策的动力不足: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职工权益保障难点问题难以通过制度化渠道高效解决。
三、主要做法
(一)筹备阶段兼顾各方,筑牢民主根基。
▲广纳基层代表:通过企业职工推选、基层党组织推荐,经园区工联会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小组与职工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双重审核,筛选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的职工代表,确保职工代表涵盖一线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等各类群体。
▲聚焦职工诉求:依托“工情通”、“工会主席接待日”、“职工说事”等途径常态化收集职工需求,职工代表、工会干部线下走访调研,线上分析精确提炼薪酬福利、劳动保护等高频诉求,推动职工关注热点纳入职工代表大会议题。
▲严把提案质量:组建工会委员、专业技术人员、法律顾问组成的职工代表提案预审小组,通过预审小组评估、职工代表会商,统筹考虑议题必要性、职工参与度、法律合规性,从源头提升职工代表提案质量。
(二)召开阶段协同联动,彰显民主效能。
▲规范流程,健全标准:制定园区职工代表大会标准化操作手册,统一规范议程设置、代表选举、提案办理、表决实施等标准。园区工联会组建团队对会议方案进行前置审核,确保程序合规、材料完备。
▲轮值牵头,整合资源:每年由龙头企业轮流召集区域职工代表大会,园区工联会、轮值企业、职工代表共同筹备会议,并由园区工会专员、轮值企业工会主席作为“双联络人”确保会议筹备、组织、表决等环节严密规范。
▲分类表决,提升质效:对区域共性议题和企业个性议题实行差异化审议,共性议题由全体代表集中表决,确保区域政策统一;个性议题按企业类型分组讨论,兼顾普遍与特殊需求。
(三)落实阶段闭环增效,释放治理动能。
▲多渠道公示,决议看得见:通过园区微信公众号、企业厂务公开栏、职工代表微信群等,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事项、责任分工、完成时限进行公示,决议内容职工知晓率达100%,同步公开提案办理进度、时限。
▲全链条督办,落实有力度:工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联动,将涉及职工权益保障、劳动条件改善等跨区域、跨部门难点问题,通过社情民意反映,或以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形式提交至地方“两会”,推动优化区域政策。
▲多元化联动,共治见成效:园区工联会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市场监督、综合治理等部门协作,实现政府、企业、职工各方联动,开展政策宣讲、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实现区域协同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化解职工矛盾纠纷380余起,协办法律援助95件,调解纠纷135起。
四、经验启示
▲统筹回应职工诉求:通过企业职工推选、基层党组织推荐,优化职工代表结构,线上线下精准抓取职工高频诉求,将分散的个体诉求转化为可落地的提案、议案,可以有效打通区域内广大企业与职工间的服务供需壁垒。
▲兼顾共性个性需求:通过园区工会专员、轮值企业工会主席“双联络人”,整合园区和企业两方面资源,实行会前预审、会中监督、会后复核,以及共性、个性议题分类表决,从而兼顾区域政策统一性与企业管理特殊性。
▲创新协同共治路径:构建“人大+政协+法院+政府部门+工会”联动机制,将职工诉求通过提案、议案转化为政策优化动力,能够推动民主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至区域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