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例概述
苏州市总工会结合市场主体高度集聚、就业人口基数庞大、劳动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较多等实际,聚焦劳动领域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目标,大力推进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明确培育思路、优化培育方式、强化动态管理,构建起“市级—区(市)级—镇(街道、开发区)级—重点领域、行业、企业”四级信息工作网络,形成覆盖广泛的信息收集与预警体系。
二、针对问题
▲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市场主体密集、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扩大,传统培育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风险特征。
▲信息员培育脱离基层具体情况:“一刀切”的培育模式难以适应基层实际,导致缺乏常态化、专业化的信息收集渠道。
▲日常管理培训未与基层治理协同:信息员缺乏统一教育管理,劳动关系监督力量分散,需整合资源形成协同联动机制。
三、主要做法
(一)明确培育思路,有力压实各方责任。
▲2024年,苏州市总工会在原有1034名信息员的基础上,提出“建强万名信息员队伍”目标,明确信息员队伍来源构成、职责任务、培训管理等要求,确定“先打地基、逐步拓展”的建设思路,根据企业和职工会员数量,科学合理划定各地信息员的预期规模。
▲市、区两级总工会组建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主席办公会、月度专题调度、年度工作总结等方式,压实各级责任,强力推动落实。
▲全市目前已发展劳动领域信息员12115名,构建市级—区(市)级—镇(街道、开发区)级—重点领域、行业、企业信息员四级信息工作网络。
????(二)立足基层实际,优化拓展培育路径。
▲鼓励全市各级工会根据产业结构、企业类别规模、职工队伍特点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培育发展信息员的方式方法。苏州市总工会本级将地方联动机制成员单位联络员发展为信息员,获得稳定、及时、高质量的信息来源渠道。
▲姑苏区总工会依托较为成熟完善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网络,着力培育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员成为信息员。
▲工业园区总工会与人社部门紧密协作,吸纳其执法人员和基层网格员加入信息员队伍,共同开发信息化平台,融合“一函两书”发布、劳安信息报送等功能,打造监督预警机制。
▲常熟市总工会跨前一步,率先在新业态领域布局信息工作网络,目前已覆盖快递、家政、美容美发、直播、网约车及货运等行业劳动者群体。
(三)强化动态管理,有效提升履职能力。
▲坚持“实名登记、动态管理”,建立信息员名册,每季度更新信息员进出情况。
▲加强教育管理,在重要时间节点,市总工会通过适当途径向信息员发布风险提示,要求其重点关注、加强排查、及时报送信息。
▲坚持服务实战,加强教育培训,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培训93场,覆盖3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信息员履职能力。
四、经验启示
▲提高对信息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信息员是劳动关系运行的“知情人”、风险隐患的“报告人”,各级工会应切实强化对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在资源、力量、政策上有所倾斜。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应当因地制宜:在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基层工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防止政策“一刀切”,鼓励各级工会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信息员队伍建设路径。
▲信息员队伍建设管理应当抓在平时:信息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运行、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加强人员管理培训工作,保证信息员队伍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素质水平,确保其有效发挥作用。